Search

#河南血禍吹哨人 🇨🇳
  
「經歷了那麼多,我還是不會就此『被沉默』。」199...

  • Share this:

#河南血禍吹哨人 🇨🇳
  
「經歷了那麼多,我還是不會就此『被沉默』。」1990年代,揭發中國「河南血禍」悲劇的吹哨人之一——王淑平——近日由家人對外證實,已於9月21日病逝美國,享年59歲。王淑平當年因揭發中國愛滋病大規模傳染的黑幕,遭到中共打壓刁難。2019年,這段真實經歷改編而成的舞台劇《地獄宮殿的國王》也正在倫敦劇院公演,但王淑平卻已先行人生謝幕。
 
王淑平1959年出生於河南,原姓為鄒。文革期間,父親因為曾經是國民黨士兵而遭到批鬥。之後,家逢變故的王淑平輾轉被收養,才改從王姓。由於親生母親曾在鄉間行醫,深受影響的王淑平長大後也成為醫療工作者,投入家鄉的傳染疾病防治工作,卻意外戳破了中國愛滋病的傳染黑幕。
 
1980、90年代,中國的「血漿經濟」在地方政府推行下正風行。當時只要向官營的採血站供血一次,便可賺取50元人民幣,許多窮苦農民為討生活也紛紛賣血求財。「要想奔小康,趕緊賣血漿」、「胳膊一伸,露出青筋,一伸一拳,五十大元」等口號俗話盛行,地下血庫市場更因此猖獗。然而在設備簡陋、醫學衛生觀念缺乏之下,許多供血者與受輸血者,卻因此交叉感染了C型肝炎和愛滋病。
 
1995年,王淑平發現一名供血者呈現HIV陽性反應,向上級報告、建請徹查,卻被以「成本會增加」等理由搪塞拒絕。王於是自掏腰包展開研究,並在隨機檢驗了400名供血者後驚訝發現,當中竟有13%呈HIV陽性反應。
 
驚覺茲事體大的王淑平,先後向省級與中央單位呈送報告結果。不料揭發中國「不願面對的真相」、「擋人財路」的她,卻遭到刻意刁難,疫情醜聞也被強制壓下。一直到1996年,再也壓不住「河南血禍」輿論的中國當局,才終於宣布「關閉整治」所有採血站,之後納入愛滋篩檢。
 
「當年揭發的代價是——我的工作,我的婚姻,我的幸福;但這也拯救了成千上萬條命。」揭發河南血禍後,王淑平與其他吹哨人不意外地受到中共勢力打壓,她失去了原本的工作、與丈夫離婚,並在2001年遠渡美國。同年,中國政府才首度對外鬆口中國「愛滋村」等愛滋傳染事態嚴重。根據《BBC》報導,中國當時估計至少有50萬人在賣血產業鏈下染病。
 
而在美國展開第二人生的王淑平,持續從事相關醫學研究,之後再婚並歸化美國。儘管她曾經表示自己「始終希望有一天,能夠貢獻經驗與醫術,為中國人民服務」,只是卻再也沒能踏上中國土地。
 
2019年,王淑平與「河南血禍」的故事被改編為舞台劇《地獄宮殿的國王》(The King of Hell’s Palace),在9月於倫敦上演。開演前夕,這齣戲劇卻也觸動了中國的敏感神經,王淑平與她仍在中國的舊友親戚也先後被北京當局接觸施壓,並要求停演該劇。而在接受媒體訪問時,王淑平不改當年膽色如此表示:
 
「即使經歷了那麼多,我還是不會就此『被沉默』。」
 
photo credit:(1)路透社/中國攝影師盧廣拍攝,2003年河南愛滋村的病人;(2)、(3)HAMPSTEAD THEATRE/王淑平與《地獄宮殿的國王》劇照
  
#王淑平 #RIP #中國 #河南血禍 #愛滋病 #河南 #醫學 #舞台劇 #文革 #愛滋村 #美國 #倫敦 #ShupingWang #China #HIV #TheKingofHellsPalace #Medical #Stage #theater #life #USA #London #國際新聞 #udnglobal #轉角國際


Tags:

About author
《轉角國際》將「國際事件」解構成點、線、面,三種衡量向度:「點」,是傳統想像中的「國際新聞」,回應彼地所發生的種種即時大事;「線」則延伸於點,藉由新聞來解讀宏觀的世界局象;「面」,才是所謂的「國際觀」,除了掌握訊息脈動外,對於我們身處的世界,也能具備獨立思考、提出自我觀點的能力。 點、線、面,三者串連,《轉角國際》期望能拉起那條「線」—在新聞之後,拉起脈絡;在趨勢之前,集結觀點。 比起展示「國際觀的高度」,我們更希望《轉角》的轉動能「碾平」眼下國際報導的種種資訊門檻,與讀者們一同尋找那塊屬於自己的「國際視角」——至少至少,我們端出來的不會是冷門毒藥。 這裡是udn,我們是《轉角國際》。
作一扇看懂世界的窗。
View all posts